金年会·金字招牌经典影像
发布日期:2024-11-04 浏览量:
金年会·金字招牌拍摄自己的家庭需要勇气,是一种敢于自我调查、自我分析、自我反思的勇气。家庭影像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关系,影像能够体现出两者在现实空间中的真实状态。摄影机背后的人此刻无法作为一个绝对客观冷静的记录者,他必须参与其中,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,不断回应着被拍摄者。
摄影机在这个过程中,除了记录,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种路径。这个路径是个体和家庭的对话路径,是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试探路径,是自我成长与历史记忆的回望路径,是一种可以打破再重新建立的关系路径。
去年,我发起了家庭影像FamilyLens,希望探索家庭影像的更多可能性,希望把拿起摄影机变成一种行动力,去对话,去沟通,去看到个体生命的经验价值,建立带有个人视角的历史档案。
此次“把摄影机指向自己——家庭影像展”,我们邀请了二十一世纪近十年的优秀家庭影像纪录片作品,记录对象包括孩子、伴侣、父母、祖辈。在这些影片里,导演是摄影师,也是剪辑师,影像的制作过程,成为了一种自我对话和探究身份的方式,当他们把摄影机朝向自己的内心,家庭的关系,家族的历史,我们似乎更加清楚了自己和我们所处的时代。
顾雪,导演、策展人。满族,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,内蒙古青年电影周及世界游牧影展联合发起人。其作品一直关注家庭,探讨影像的日常写作。代表作《家庭会议》、《鼓楼之下》、《庚子新年》。2022年,创立家庭影像FamilyLens,致力于发现和拓展家庭影像边界,探索个人影像书写记录。
草场地“五月”、中国纪录片交流周、光电“真实影展”、瑞士尼翁真实电影节、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、北京新青年影像年度展、芬兰坦佩雷国际电影节、云之南记录影像展、纽约大学“民间记忆计划”专题展映。
这个作品的初衷是想做一个有关我母亲的影像,以之纪念和我感情极深、在2007年去世的母亲。做的过程想法不断被打断和改变,特别是在对有关我母亲12年的影像素材整理过程中,一些之前没有留意的细微之处重新再现,一些往事重新恢复;还有,重新面对母亲的活动影像,一个已经消失人世的亲人突然那么栩栩如生地活动起来,说话,表情,一切宛如昨天,发现这个影像作品不仅仅是纪念,是一个让我母亲重新活过来的尝试,尤其是在我现在这个需要自我治疗的过程,母亲成为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。所以,母亲-回忆-现在时-治疗与自我治疗,一个结构和叙述方式自然而成。
出生于云南昆明,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。之后在昆明和新疆尼勒克二牧场任中学教师三年,在电视台做记者、编辑四年。纪录片作品:《流浪北京》、《我的1966》、《四海为家》、《江湖》、《和民工跳舞》、《你的名字叫外地人》等。短片作品:《日记:1998年11月21日,雪》、《公共空间》、《寻找哈姆雷特》。剧场作品:《治疗》、《回忆饥饿》、《调查父亲》、《阅读饥饿》、《阅读父亲》。著作:《流浪北京》、《现场1966》、《江湖报告》、《镜头像眼睛一样》;主编《现场》(出版三卷)。2005年,策划与组织村民影像计划。2010年,策划与组织民间记忆计划。
草场地工作站“交叉”艺术节、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、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、芬兰坦佩雷国际电影节、云之南纪录影像展、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、中国独立影像展“纪录片十佳”。
我23岁,这是每个女人怀梦的年龄。女孩在孕育自己梦想的同时又要背负着另外两个女人的愿望。这个片子从自我寻找开始,涉及母亲、外婆三个血液相传、成长于不同时代的女人。作为婚姻牺牲品的外婆把追求美好婚姻的愿望传递给了母亲,而母亲再次牺牲后又把同样的愿望传递给我。婚姻成为女人的梦想,也是梦想的杀手。
1987年出生。以剧场和纪录片进行“自画像”系列创作。草场地工作站“民间记忆计划”成员。其“自画像”系列纪录片多次入围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、法国真实电影节、瑞士真实影展等。并获得“韩国DMZ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最佳纪录片‘白鹅奖’”;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“最佳纪录片奖”;西班牙获西班牙Punto de Vista电影节“最佳导演奖”及“青年评审奖”。其舞蹈剧场作品曾受邀在瑞士Foundation CULTURESCAPES艺术节、法国塞纳-圣但尼国际编舞家艺术节、奥地利维也纳ImPuls Tanz舞蹈节、克罗地亚国际新剧场艺术节、德国法兰克福Künstlerhaus Mousonturm艺术中心等演出。
第五届重庆民间映画交流展开幕影片、第八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十佳影片、第六届北京独立电影展入围纪录片单元、第二届北京新青年影像年度展年度展映单元。
八十多岁的妈和六十岁的儿共同老去,有盐有味演讲漫长生活史。八十多岁的妈和六十岁的儿共同老去,在光阴中踉跄地捍卫:主见与天赋。
1977年生于中国四川乐山,现工作生活于北京,中国当代艺术家和导演。短片作品:《彩排记》、《黄老老拍案》。长片作品:《大酒楼》、《姑奶奶》、《萱堂闲话录》、《痴》、《椒麻堂会》。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十佳影片。《痴》入围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、第15届MoMA国际纪录片双周及第40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等国际影展。《椒麻堂会》作为首部剧情长片,获得第7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、第43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青年评审团奖、第18届埃里温金杏国际电影节国际唱片竞赛单元特别提及、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最佳影片以及FIPRESCI国际影评人联盟奖。
第九届北京独立影像展竞赛单元、第九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展年度十佳、第六届云之南纪录影像展竞赛单元、2012年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表彰大会、2013年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、2014深圳“举重若轻”艺术电影展。
我和谢自大学毕业后一直生活在一起。生活中虽然有很多不如意,但也这么折腾过来了。随着年龄越来越大,我们将面临婚姻问题。这是个非常麻烦的事。
这是我第二部自己拍自己的纪录片,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。其实,活得怎么样,只有自己知道。有些事自己不说,外人永远也不会知道。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记录下这些生活的细节,甚至是一些让我反感的细节。当然,本片也可作为研究当下一部分年轻人婚姻状况的样本。
生于山东,2005年开始拍摄纪录片,代表作有《渔湾市》《生活而已》《生活而已2》《生活而已3》等。作品曾入围云之南纪录影像展、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、First青年电影展、北京独立电影展、广州国际纪录片节、国际纪录片影展、东京纪录片节、科钦双年展等国内外影展。
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、纽约真实生活双年展、深港城市/建筑双城双年展、中国民间女性影展。
2012年凭半自传作品《鸡蛋和石头》摘下鹿特丹电影节老虎奖的80后女将黄骥,带着诞生不久的孩子千寻和日籍丈夫大塚龙治,千里迢迢,回湖南老家探望爷爷奶奶,顺道为孩子申请出入境护照。
导演,编剧。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,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特邀专家。编导作品及主要获奖经历:2022年《石门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;多伦多国际电影节;纽约电影节;伦敦国际电影节。2017年《笨鸟》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;台北金马奖最佳剪辑提名;南方影展最佳影片;俄罗斯塔可夫斯基国际电影节最佳评委会奖;First青年影展最佳艺术探索奖等。2013年《痕迹》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。2012年《鸡蛋和石头》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老虎奖;俄罗斯塔可夫斯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;多伦多亚洲国际电影节最佳作奖等。2010年《橘子皮的温度》 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短片竞赛。2005年《地下》第三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。
导演、摄影、剪辑、制片。生于日本东京,在日本电视台当纪录片导演后,05年开始来北京拍中国独立电影。编导作品及主要获奖经历:2022年《石门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威尼斯日单元;多伦多国际电影节;纽约电影节;伦敦国际电影节。2017年《笨鸟》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;台北金马奖最佳剪辑提名;南方影展最佳影片;俄罗斯塔可夫斯基国际电影节最佳评委会奖;First青年影展最佳艺术探索奖等。2017年《一日一步》俄罗斯塔可夫斯基国际电影节世界首映。2014年《北京蚂蚁》加拿大Hotdocs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世界首映2013年《痕迹》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。2009年摄影作品《玲玲的花园》德国科隆中国电影节最佳观众奖。
2014 香港华语纪录片节「香港纪录片奖」冠军、第20届香港ifva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比赛公开组金奖、61届奥伯豪森国际短片电影节大奖、参加2015温哥华国际电影节、2016布加勒斯特国际实验影展、第52届金马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等。
导演童年一直与家人分开生活,对于家庭历史,一直不敢多问。大学毕业那一年,毅然拿起摄影机面对父母,希望填补过去的空白。
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泰迪熊奖最佳纪录片、泰迪熊奖评审团最佳纪录片;第53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/最佳剪辑提名、第19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最佳纪录片。
每天早上,我的母亲总是先于我醒来,她会先准备好我的午餐,然后出门。每天傍晚,我的母亲会在外面吃过晚餐之后才回家,静静地梳洗完毕后就又回到属于她的房间,打开收音机关上房门,在晚上九点睡去。我们生活在相同的空间里,但几十年来,我们就像是同个屋檐下的陌生人,唯一的交集是她为我准备的吃食,我们之间没有嘘寒问暖、没有母女间的心里话、没有“我爱你”。
当我注视着她,我知道在那震耳欲聋的沉默之下,藏着让她难以面对、无法言说的秘密。我知道在紧闭的双唇背后,是令她窒息且摆脱不去的耻辱。
六岁开始跟著妈妈跳阵头,二十岁转行从事社会工作,开始学习纪录片。曾任台北市纪录片工会秘书长,现为自由影像工作者及一个孩子的母亲。过去作品包括《我和我的T妈妈》、《八东病房》及《乌将要回家》等短片。
第64届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与动画电影节-国际长片主竞赛“金鸽奖”、第36届法国贝尔福国际电影-最佳故事片“珍妮·巴赞”大奖经典影像、第44届美国亚裔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新⼈导演奖、第18届加拿大ReelHeART国际剧本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、第20届加拿⼤DOXA纪录⽚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、第5届日本门真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纪录片奖、第10届菲律宾宿务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、并获得第61届卡塔赫纳国际电影节、第57届金马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。
血脉作横樑,以此撑成家。只是一个屋檐下,有时偏是血亲才结梁子。祖父目成盲,帮别人算了一辈子的命,能看命宫,却守不住自己房舍。爸爸成了建设公司老板,盖别人的家,回头却要拆自己的房子。现代化浪潮下都市化进程摧枯拉朽,时代如推土机开来,家如何成家?屋簷下闹,爸爸处处求生,爷爷动辄说死,老屋子裡暗稀微,多少故事如尘埃在光影裡飞扬,且任镜头游移,空间裡丈量时间,几代故事,各自悲喜,体察情感格局,看两代亲情动线怎麽腾挪闪移,各有各的理,毫不相让,有时软砖头,打在身,痛在心,时不铁门槛,跨不过就是跨不过。大破坏与大建设,相近又远离,是一页家史,其实是家族史,更是时代转型之交属于一个人的生命史。陋屋豪邸,阳宅阴宅,生求一块地,死葬一块地,聚散有时,兴旺有时,生有时死有时,房子有时,但家是永远。
导演。本科、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电影与影像艺术专业,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在读,现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。多部影像作品在法国电影资料馆、今日美术馆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、21空间美术馆展映。
一位女人正在回忆照片背后的故事:那是八十年代,一个酷热的夏天,家人来到庐山避暑。随着记忆的展开,我们渐渐可以看见被遗忘的历史,以及那张被水渍毁坏的照片。
2019年的夏天,我回到故乡江西,和朋友一起到庐山避暑;游玩,这次旅行距离我上一次上庐山已经有二十多年了。儿时,母亲和爷爷奶奶总会在夏天带我一起来到庐山,一住就是两个月,我们在山上看风景,在公园游玩。回到城市后,母亲从相册中找到一张旧照片,这张照片保留完好,是1988年我和母亲在庐山的合影。母亲分享了我们当时在庐山上的故事,山中的神话,著名的建筑,也怀念去世不久的爷爷奶奶。
1985年出生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,2009 年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硕士学位。2010年动画《这个念头是爱》获得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最佳动画短片奖。2013 年动画《照片回收》获得荷兰国际动画节最佳动画短片奖。2014年担任萨各勒布国际动画节,荷兰国际动画节评委。同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蔡国强奖学金。2017年,雷磊任教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实验动画专业。2018年起,雷磊担任奥斯卡动画短片及长片单元评委。2019年,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《动物方言》入选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。
一家三代人,姥姥,妈妈,女儿,自1920-2020年间,她们在跨越世纪、跨越空间过程中,经历了和社会变革。她们幽默又感性,既打破社会规范,也给彼此带来创伤和亲情。电影不仅展现了个人的、家庭的生活与情感轨迹, 也记录了中国社会奇特的发展变化。
80年代我有了第一个摄像机,自那时起我开始漫无目的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。2000年起我和女儿同时在英国上学,我上大学,她读中学,后来女儿辍学了,我带她回中国休假,为了让她有事做,我让她访谈我的母亲,记录我们三个人的故事。本来是想讲我们三代人的故事、讲我们之间的关系,但是我们三代人的故事连带着也讲出了中国100年间的飞速及奇特的发展变化。我在英国读书期间,看到一本书叫作《中国好女人》,里面讲了许许多多女人受屈辱的故事。我的一个朋友说,怎么好女人都这么悲催呢?就不能讲讲坏女人的故事,讲讲女人怎么高高兴兴、自主自在的生活吗?为了我的这个朋友,和其他尚未谋面的朋友,我就讲讲我们这三代女人, 如何遵循自己的意愿去闯荡、去生活,我们大概就是那样的坏女人吧?
博士,独立电影导演。大学毕业后,她加入了中国登山队,攀登喜马拉雅山的南加巴瓦峰。离开登山队后,她进入国务院,从事经济改革研究工作14年。自 1990年代起投身于中国女权运动,并参加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。
第75届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短片发现奖提名、酷儿棕榈奖短片酷儿棕榈奖、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短片竞赛火鸟大奖、第59届金马影展最佳纪录短片等。
从纽约重返故乡温州,以摄影机的距离,寻找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。镜头捕捉之外,就与母亲来一趟搁在心头已久的对话,是责备、是抗拒、是失望;在她回望之时,试图寻找接纳与爱的可能。
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,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MFA。2017年创作的短片《自由古巴》第十一届先力奖实验影像单元银奖;短片作品《当我望向你时的时候》获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奖、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短片竞赛火鸟大奖、金马奖最佳纪录短片等荣誉。作为摄影师,他参与的《再见,乐园》获得第2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。
凭九张不同场次纪念票根可兑换家庭影像FamilyLens定制帆布包及珍藏版《电影作者》十年特刊。
Family Lens,以家庭为拍摄对象,用家庭视角来观察记录生活。在拍摄过程中与被拍摄对象产生沟通性、对话性和反思性的行为,并创作出带有制作者个人属性的自由影像。
上一篇 : 金年会官方网站入口经典影像
下一篇 : 经典影像